暑假到現在因為職務的轉換簡直就是忙到不成人形。所以即使是八月底已經聽說了這個展覽,尤其是因為這展覽非常的棒所以我的同事之間口耳相傳,但是我連抽個下午去看都沒有辦法。另外一方面是從暑假開始我就一直在反省自己看博物館的態度。從以前開始我就常買一張單天的票然後抱著"都已經付錢了我就應該要逛到值回票價為止"的心態,囫圇吞棗的想把整個博物館都看完。但是有一次和一個家長閒談間才發現,其實每一個展覽內容,包括場地設計,都是凝聚了優秀藝術家設計者的理念。這樣囫圇吞棗究竟可以得到些什麼呢?這樣也太對不起設計者們了。所以上個禮拜五趁著MoMA是八點關門,我早了半小時下班,也早就打定主意我就是只要專注在這一個展覽就好。果然對展覽也比較有深入心得和瞭解可以分享呢。

禮拜五下午的MoMA果然是人山人海,因為可以免費入場。我拿著會員卡迅速穿越人龍,急急想衝向我最想看的展覽。到了六樓回首往下看,才想到MoMA空間設計的簡約感實在一直都是我的喜愛。

IMG_3190  

真不愧是MoMA。才走到展場的門口,就為這超巨大的孩童課桌椅大為傾倒!忽然想起我學蒙氏課程的第一課,蹲著以小孩子的高度和角度,繪製一個教室的平面圖。如果不以孩童角度來看事情,怎麼瞭解孩子們呢?怎麼做教育的想像呢?這巨大的課桌椅讓我一下子開心了起來。也不顧這天穿的是開衩的窄裙,就撲上去跟它合照一張了!

IMG_3188  

由於事前沒做好功課,所以我是從結束的地方進去看的。不好意思就麻煩大家跟我一起倒退著享受吧!由於不能照相,所以我只好手寫很多筆記。請見諒!

其實對於"玩"這件事,近代教育者有很多和以前不一樣的看法。玩不再是一件罪惡至極的事情,反而是在玩的過程中人們所經歷的思考過程,問題解決能力,互相合作的協調性是被重視的。展覽裡引用了一段Pat Kane在他的書"The Play Ethic"裡面說過的話- "玩"在21世紀的定位就像是工作之於工業時代的重要性一樣,是我們去瞭解,實行以及創造價值觀的首要方式。他對"玩"這件事情有很多傑出與特殊的看法。有興趣的人可以google他的文章看看。在此附上網址: http://www.theplayethic.com/

6a00d83452241169e20111684196f3970c-200wi  

展覽裡也提到,從19世紀開始世界的轉變至為巨大,很多孩子們成為飢餓、疾病和暴力下的犧牲者。某些學者認為這些黑暗的現實面源自於現代化的急速發展造成的政治和社會文化的劇變。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在俄國發展出來的AK-47,它的設計就是夠簡單輕巧可以讓八歲童兵使用和組裝。但是漸漸的也越來越多人去注意到孩童也有自己的心理世界,思考面向。在過去半世紀裡教育家、父母們和政治家們也有越來越多關於孩童的討論。在很多用品設計上也可以見到改變。而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新用具和環境設計也代表了這些成人們用這樣的方式在和孩子們溝通。告訴他們:你們值得一個更美好、更安全的世界,而這件事情是可能成真的。

7642-1  

展覽中也提到了電子用品/玩具。從第一個電動玩具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幾個年頭過去了呢!但是基本上這個展覽對電動玩具並非均是否定態度。近代的電動玩具在加強空間邏輯性,介紹抽象的幾何形體,和讓年輕玩家有機會和興趣可以建造簡單而奇妙的世界裡有非常吸引人的概念在其中。並不需要一味的反對。而在電視節目方面,其實也可看其內容和概念是什麼而選擇性的讓孩童觀看。像是在2004年開始在HBO播的Pee-Wee's Playhouse,它的創造者就曾經這樣說過"跟別人不同是可以的。沒有好的,也不是壞的,是可以被接受的。告訴孩子們去享受吧!盡情發揮創造力,以及永遠保持好奇的精神。"

Pee_wee  

我很喜歡的一個是Aarnio's puppy。最喜歡的是其設計者的理念。根據這家公司的創造者表示,"ME TOO"這一系列的創造理念是孩子們要求要有與她們的世界一致協調的傢具和物品的聲音。所以他們拒絕做只是把大人用的家具和用品縮小到小孩子尺寸的作品。所以他與發展心理學家討論學習,以期能夠"以孩童的角度和思維來思考與設計"

Unknown  

最後,最讓我開心的是他們有展古老的蒙氏用具。跟今天我們用的都差不多喔!不過最讓我偷笑的是它的介紹,應該是跟AMS的人討論寫出來的吧?"蒙特梭利設計了一套幫助孩童學習的教具。她發展了以活動為形式的教學方式,利用教具去刺激孩童的感知,然後配合系統性的觀察分析孩童的"玩"的模式。她相信孩子們是應該按照他們自己的學習節奏去探索這些教具。蒙特梭利在1909年創新的見解在國際間得到了許多迴響,至今世界上仍有很多學校是以她的理想藍圖而設立"

18135625  

的確,在我這十年的學習中,"玩"的創新概念以及蒙氏的方法是我選擇工作學校的兩個重點。每當我被問到一些關於教養孩子的問題,我總是覺得這不是很好回答的問題。因為最終的重點,都還是在我們是否有辦法放下成人思維的角度和眼光,保持清澈而無偏見的開放心胸去瞭解孩子們罷了。教育的主體,本來就應該是孩子而非成人。正因為如此,所有的教條,規範,定義,準則都是需要再被檢視的。要作到有這樣質感的教育,不充實自己怎麼可以呢?

這天雖然看了兩個小時左右,但是英文不好的我要看懂、領會所有的文字真的是一大挑戰。所以也只看了一半。下禮拜再去看剩下的一半。有想法我會再分享的。有興趣者也可以上MoMA的網站看一看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oma 教育
    全站熱搜

    Ms. L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